【设备维修保养制度】为确保企业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特制定本设备维护与保养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及办公设备的日常维护与定期保养工作。
一、总则
1. 设备维护与保养是保障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各部门应高度重视,严格执行本制度。
2. 所有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的基本结构、性能及操作规程,并掌握必要的维护知识。
3.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安排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计划,监督执行情况,并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定期检查。
二、设备维护分类
1. 日常维护:由操作人员在班前、班后进行设备清洁、润滑、紧固等基础性工作,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 定期保养:根据设备使用频率和制造商建议,制定周期性保养计划,如每月、每季度或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与维护。
3. 预防性维护:针对高风险或关键设备,提前进行预防性检修,避免突发故障影响生产进度。
三、维护保养内容
1. 清洁:保持设备内外部干净,防止灰尘、油污等影响设备运行。
2. 润滑:按照设备要求,定期添加或更换润滑油、润滑脂,确保机械部件运转顺畅。
3. 紧固:检查并紧固松动的螺丝、螺母及其他连接部件,防止因松动导致设备异常。
4. 检查:对设备的关键部位进行检查,如传动系统、电气线路、液压系统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 更换:对磨损严重或老化部件进行更换,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四、责任分工
1. 操作人员负责日常维护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
2. 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制定保养计划、组织维修工作,并对维护质量进行验收。
3. 技术部门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维修指导,协助解决复杂问题。
五、记录与档案管理
1. 所有维护保养工作应做好详细记录,包括时间、内容、负责人、存在问题及处理结果。
2. 建立设备维护档案,记录设备历史维修情况,便于后续管理和分析。
六、安全注意事项
1. 维护保养过程中,必须切断电源、气源等危险源,确保操作安全。
2. 严禁在设备运行中进行维护作业,必须停机后方可操作。
3. 使用工具和防护用品时,应符合安全规范,防止意外伤害。
七、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2. 各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并认真贯彻执行。
通过严格执行本设备维护与保养制度,能够有效提升设备运行效率,降低故障率,为企业稳定生产和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