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16C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某城市主干道路面工程,设计采用AC-16C型沥青混凝土作为面层材料。该类型沥青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抗车辙性能及耐久性,适用于交通量较大的城市道路。本计算书旨在根据设计要求及规范标准,合理确定AC-16C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满足强度、耐久性及施工性能等各项技术指标。
二、设计依据
1.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
3. 《公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规程》(JTG/T 5521—2019)
4. 工程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
三、原材料选用
1. 沥青材料:采用70号石油沥青,符合规范中对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指标的要求。
2. 粗集料:选用玄武岩,粒径范围为16mm~31.5mm,要求压碎值≤28%,洛杉矶磨耗值≤28%。
3. 细集料:选用机制砂,粒径小于4.75mm,要求含泥量≤1%,棱角性良好。
4. 填料:采用石灰岩矿粉,粒径小于0.075mm含量≥80%,亲水系数≤1。
5. 添加剂:根据实际需要可加入适量抗剥落剂以增强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
四、配合比设计流程
1. 目标配合比设计
根据工程要求,初步确定矿料级配范围,并通过筛分试验确定各档集料的用量比例。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试件成型,测试稳定度、流值、空隙率等关键指标,调整矿料配比,使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2. 生产配合比验证
在目标配合比基础上,结合搅拌设备的实际情况,调整冷料仓比例,进行热料筛分,再次进行马歇尔试验,确保生产过程中材料配比与目标配比一致。
3. 施工配合比确定
结合现场拌和楼的实际操作条件,进一步优化配合比,确保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五、主要技术参数
| 项目 | 指标 |
|------|------|
| 矿料级配 | AC-16C标准级配 |
| 沥青用量 | 4.5%~5.0%(按质量计) |
| 稳定度 | ≥8.0kN |
| 流值 | 2.0~4.0mm |
| 空隙率 | 3.0%~5.0% |
| 马歇尔体积密度 | 2.35g/cm³以上 |
六、施工注意事项
1. 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应控制在150℃~170℃之间,避免过热或过低影响质量。
2. 运输过程中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温度下降过大。
3. 摊铺时应保持连续均匀,避免出现离析现象。
4. 压实应分初压、复压、终压三阶段进行,确保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5. 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防止早期损坏。
七、结论
通过本次AC-16C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科学设计与合理验证,能够有效保证沥青路面的结构性能与使用寿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配合比要求进行材料投放与拌和作业,同时加强质量检测与过程控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
编制单位:XXX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25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