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6课《我参与我】教学设计:第六课《我参与我》
一、课程基本信息
- 教材版本: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 课程名称:第六课《我参与我》
- 授课年级:五年级
- 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
-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参与”在生活中的意义,学会在集体活动中积极发言、表达观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模拟、小组讨论等方式,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认识到每个人都是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参与”的含义,明白积极参与对个人成长和集体发展的意义。
- 难点: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敢于表达、勇于承担,克服胆怯心理。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情景图片、小组任务卡、学生发言记录表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内容,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参与过哪些活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参加过班级或学校的活动?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六课《我参与我》,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参与’的意义。”
2. 新知讲解(10分钟)
- 阅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重点理解“参与”、“责任”、“合作”等关键词。
- 情境分析:展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如班干部竞选、课堂讨论、运动会报名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果我是其中的一员,我会怎么做?”
- 教师引导:结合学生讨论,总结“参与”不仅是行动,更是一种态度,是对自己、对集体负责的表现。
3. 情境体验(15分钟)
- 活动一:角色扮演
分组进行情景模拟,如“班级卫生值日”、“主题班会策划”等,每组选出代表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观察并评价。
- 活动二:小组讨论
讨论问题:“在集体中,如果没有一个人愿意参与,会发生什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增强集体意识。
4. 总结提升(7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参与”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集体事务。
5. 布置作业(3分钟)
- 写一篇短文《我参与的一次活动》,描述自己参与的过程、感受和收获。
- 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自己对“参与”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
第六课 《我参与我》
什么是参与?——主动参与、承担责任
为什么参与?——为集体做贡献、提升自我
怎样参与?——大胆发言、积极行动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多种互动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在部分小组讨论中,仍有学生表现较为被动,需在今后教学中进一步关注个体差异,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信地表达自己。
备注: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与体验,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参与意识,提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