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设计2(八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张养浩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掌握《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词牌形式和基本内容;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 难点:把握词中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艺术手法,理解作者在怀古中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历史资料、配乐朗读音频、课堂练习题。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作者及作品背景资料,初步理解词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以一段关于古代战争或历史变迁的视频或图片引入课题,引发学生兴趣。提问:“你是否曾想过,一座古城的兴衰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引出《山坡羊·潼关怀古》这一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纠正发音,指导朗读技巧。
3. 分组朗读,评选最佳朗读小组。
(三)文本解析(20分钟)
1.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元代社会状况及作者张养浩的生平,说明其写作此曲的历史背景。
2. 词牌讲解:“山坡羊”是曲牌名,属于元曲的一种,具有音乐性和文学性。
3. 逐句解析: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 描写潼关地势险要,气势磅礴,为后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 “望西都,意踌躇。”
- 表现作者面对历史遗迹时的沉思与感慨。
-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感叹历史变迁之快,繁华终成废墟。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点明主题,揭示统治者无论兴亡,百姓始终承受苦难的现实。
(四)深入探讨(15分钟)
1. 问题探究:
- 为什么作者在描写潼关美景之后,却转而感叹历史的沧桑?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结合现实生活,你认为这句话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以上问题,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评。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1. 比较阅读:将《山坡羊·潼关怀古》与《过秦论》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表达历史反思方面的异同。
2.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当代社会中,国家的发展与人民福祉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六)总结提升(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兴亡皆苦”的思想内涵。
2.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关注历史、关心民生。
(七)作业布置(5分钟)
1. 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曲子的大意。
2.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3. 预习下一篇文章,做好课堂笔记。
五、板书设计:
```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设计2
一、作者简介:张养浩,元代文学家,关心民间疾苦。
二、词牌知识:“山坡羊”——元曲曲牌名。
三、内容解析: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 地势险要
望西都,意踌躇 → 历史沉思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历史变迁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深刻哲理
四、主题思想:批判封建统治,同情百姓苦难,体现忧国忧民情怀。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情感体验与现实联系,提升语文素养与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