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下册人教版教案】一、教学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内容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本课是学生在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步骤,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 能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并能解释每一步的算理。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情境导入、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 难点: 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尤其是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后的位置安排。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实物投影仪。
-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等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生活情境:“学校要组织一次春游,每个班级需要购买42张门票,共有12个班,一共需要买多少张门票?”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2×12。
接着提问:“我们已经学过整十数乘整十数,比如30×40=1200,那像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该怎么计算呢?”
2. 探究新知(15分钟)
(1)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计算:
42×12 = 42×10 + 42×2 = 420 + 84 = 504
(2)教师示范用竖式计算:
```
42
× 12
------
84 (42×2)
42(42×10,注意位置)
------
504
```
(3)讲解竖式的书写规则:
- 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结果写在下方;
- 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结果要从十位开始写;
- 最后把两个结果相加。
3. 巩固练习(15分钟)
(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4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如:23×13、14×12等。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鼓励学生互相检查。
(3)选择几名学生上台板演,讲解自己的计算过程,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4. 拓展提升(5分钟)
出示一道稍复杂的问题:“小明每天背诵英语单词15个,他坚持了一个月(按30天计算),总共背诵了多少个单词?”
引导学生列式:15×30 = 450,并比较两种不同类型的乘法计算方式。
5. 总结回顾(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步骤和注意事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本第47页练习题1、2、3题。
2. 自编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用竖式计算出来。
七、板书设计:
```
42
×12
-------
84 (42×2)
42 (42×10)
-------
504
```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情境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但在讲解竖式时,部分学生对“对位”的理解还不够清晰,今后需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笔算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