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2014年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背熟可拿80%分数)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2014年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背熟可拿80%分数),快急疯了,求给个思路吧!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4 19:42:19

2014年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背熟可拿80%分数)】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大题部分往往是拉开分数差距的关键。许多考生在面对综合题时,常常因思路不清、语言不规范而失分严重。其实,地理大题虽然题目千变万化,但其考查的要点和答题逻辑却有规律可循。本文整理了2014年高考地理大题常见题型及对应的答题模板,帮助考生系统掌握解题思路,提高得分率。

一、自然地理类题目答题模板

1. 地形特征类问题

答题思路:

- 描述地形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 分析地势高低变化(如“地势西高东低”)

- 指出主要地貌形态(如河流侵蚀、风沙堆积等)

- 结合气候、植被等因素分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示例:

“描述某区域的地形特征,并分析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答案模板:

该区域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受地形影响,降水分布不均,水热条件差异明显,适宜发展立体农业,但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2. 气候成因类问题

答题思路:

- 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 海陆位置(季风、洋流)

- 地形因素(迎风坡、背风坡)

- 洋流性质(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示例:

“分析某地夏季多雨的原因。”

答案模板:

该地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加上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大量降水。同时,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上升强烈,进一步加强了降水过程。

3. 河流水文特征类问题

答题思路:

- 径流量大小及季节变化

- 含沙量与结冰期

- 水位高低及汛期

- 流速与落差

示例:

“简述某河流域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答案模板:

该河水量较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有结冰现象。主要原因是流域内降水较少,且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温较低,导致河流封冻。

二、人文地理类题目答题模板

1. 农业区位因素类问题

答题思路:

-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

示例:

“说明某地发展水稻种植的优势条件。”

答案模板:

该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利于灌溉;同时,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市场需求大。

2. 工业区位选择类问题

答题思路:

- 原料、能源、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政策

示例:

“分析某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

答案模板:

该地区靠近原料产地,运输成本低;铁路、公路网发达,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科技水平较高;政府政策支持,投资环境良好。

3.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问题

答题思路:

- 城市功能分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

- 城市发展方向(卫星城、城市群、生态城市)

示例:

“简述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答案模板: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应加强城市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公共交通,推进绿色城市建设。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类题目答题模板

1.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答题思路:

- 资源开发的利弊分析

- 环境保护措施(治理污染、退耕还林、生态补偿)

示例:

“评价某地矿产资源开发的合理性。”

答案模板:

该地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但过度开采可能导致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需加强环境监管,实施可持续开发策略。

2. 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

答题思路:

- 区域间优势互补

- 经济联系与产业转移

- 政策协调与资源共享

示例:

“分析长江三角洲与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合作意义。”

答案模板: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资金、技术优势明显;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通过产业转移和协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四、地理图表类题目答题模板

1. 地理统计图(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

答题思路:

- 图表反映的主要数据趋势

- 数据之间的对比关系

- 归纳总结,结合地理知识进行解释

示例:

“读图分析某地人口增长趋势及其原因。”

答案模板: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人口在近二十年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尤其是2000年后增速加快。主要原因包括经济发展、医疗条件改善、政策鼓励生育等。

2. 地理等值线图(如等高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

答题思路:

- 判断等值线数值变化

- 分析空间分布规律

- 结合地理原理进行解释

示例:

“读等降水量线图,分析某地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答案模板:

该地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东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西部内陆降水稀少。主要原因是东南沿海受季风影响大,而西部受地形阻挡,降水减少。

结语:

地理大题虽形式多样,但只要掌握常见的答题思路和模板,就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组织语言,提升答题质量。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结合历年真题反复练习,熟悉各类题型的答题结构,做到心中有数,下笔有据。背熟这些模板,不仅有助于提高得分,也能增强应试信心,为高考地理取得理想成绩打下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