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活动名称:我是一个快乐的小朋友
二、适用年龄:3-4岁(小班)
三、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基本的情绪感受。
2. 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自信心。
3. 通过互动游戏和故事引导,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四、活动准备:
- 情绪卡片(如开心、生气、难过、害怕等)
- 动物玩偶或图片
- 轻快的背景音乐
- 小贴纸或奖励贴
五、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用亲切的语气与孩子们打招呼:“今天我们要一起做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那就是看看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哪些小情绪。你们知道吗?每个人都会有开心、难过、生气的时候,这些都叫做‘情绪’。”
2. 情绪认知(10分钟)
教师出示情绪卡片,逐一介绍每种情绪的名称,并配合表情图示进行讲解。例如:
- “这是开心,就像你吃到最喜欢的食物时的样子。”
- “这是生气,当你想要的东西被别人拿走时可能会感到生气。”
- “这是难过,当你摔倒了或者想念爸爸妈妈的时候会感到难过。”
教师鼓励孩子模仿这些表情,并尝试说出自己最近一次有这种情绪的经历。
3. 情绪小故事(10分钟)
教师讲述一个简短的童话故事,内容围绕一个小动物遇到不同情绪的情节。例如:
“有一只小兔子叫跳跳,有一天它在森林里玩,遇到了一只小熊。小熊因为找不到妈妈而哭了,跳跳安慰它说:‘别怕,我们一起找妈妈吧!’最后他们找到了妈妈,小熊变得开心起来。”
故事结束后,教师提问:
- “小熊一开始是什么心情?”
- “跳跳是怎么帮助小熊的?”
- “如果你是跳跳,你会怎么做呢?”
4. 情绪游戏:找朋友(10分钟)
教师播放轻快的音乐,孩子们围成一圈,随着音乐转圈。当音乐停止时,教师说出一种情绪,孩子们要找到与这种情绪相符的朋友并做出相应的表情。
例如:“现在我们来找一个‘开心’的朋友!”孩子们互相观察,找到最像“开心”的小朋友,然后一起笑一笑。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的活动内容,强调:“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是很正常的。当我们感到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告诉老师、朋友,或者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最后,教师为每个孩子贴上一张“快乐小星星”贴纸,鼓励他们每天都是快乐的小朋友。
六、活动延伸建议:
-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安抚和鼓励。
- 家长可以在家中与孩子一起玩“情绪卡片”游戏,增强亲子互动。
- 教师可定期组织类似的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七、注意事项:
- 活动中应注重语言的温和与亲切,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
- 鼓励每个孩子参与,尊重他们的感受,不强迫表达。
- 对于情绪较为敏感的孩子,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八、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游戏、故事和互动的方式,让小班幼儿初步了解了情绪的种类和表达方式,激发了他们对自我情绪的关注。在今后的活动中,可以进一步结合更多生活情境,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调节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