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默戒文言文及翻译】世有言者,或因情而发,或因义而陈;亦有默者,或避祸而藏,或守道而静。然言与默,皆非无故,皆有其理。然世人多喜言而畏默,不知默之为用,实为大智。
《言默戒》者,乃古人所诫,劝人慎言、知默,以保身全道。其文虽简,意却深远,今试译之,以明其义。
原文:
言者,心之声也。心不正,则言不正;言不正,则行不正。故君子慎言,以养其德。
默者,智之藏也。智不显,则事不乱;事不乱,则志不移。故贤者贵默,以守其道。
然世之人,多好言而恶默。言则欲人知,默则恐人疑。是以口舌之争,纷然而起;是非之辨,莫衷一是。
夫言之过也,或伤人,或害己;默之失也,或误事,或迷心。故君子当知言之轻重,默之得失,慎之又慎,而后可安。
白话翻译:
说话,是内心的声音。如果内心不正,所说的话也不会端正;所说的话不端正,行为自然也会偏离正道。因此,君子要谨慎言语,以此修养自己的品德。
沉默,是智慧的隐藏。智慧不显露出来,事情就不会混乱;事情不混乱,志向就不会动摇。所以,贤德的人重视沉默,以此守护自己的道义。
然而,世上的人大多喜欢说话而厌恶沉默。说话是为了让人知道自己,沉默却怕被人怀疑。因此,口角之争不断发生,是非的争论也难以定论。
说话的过错,可能伤害别人,也可能损害自己;沉默的失误,可能耽误事情,也可能迷失本心。因此,君子应当明白说话的分量和沉默的价值,慎重对待,才能安稳处世。
结语:
《言默戒》虽短,然其意深远。言与默,皆为人生之利器,善用者得其益,妄用者招其祸。愿世人谨记:言宜少而精,默宜深而稳,方能立身于世,不失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