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行至泰山之侧,见一老者垂钓于溪边。其竿长而细,丝线轻且柔,鱼钩无饵,而老者怡然自得。孔子好奇,上前问曰:“夫子以何为饵?”
老者微笑答道:“吾以忠信仁义为饵。”
孔子闻言大惊,遂问:“此乃何意?”
老者徐徐说道:“子不闻乎?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若江海居高临下,则必壅塞不通;若江海虚怀若谷,则万物归焉。今人求仕途功名,多以权谋智计为饵,然终不得长久。吾以忠信仁义为饵,虽暂无所获,然心安理得。”
孔子听罢,深感佩服,叹曰:“先生之言,真如江海般深远!”
后人常以此故事喻人,告诫世人应以诚待人,以德服众,方能立身于世。
注释:
- 百谷王:指江海容纳百川,成为众多河流的主宰。
- 虚怀若谷:形容胸怀宽广,谦逊低调。
思考题:
1. 老者为何不用传统鱼饵?
2. 你认为孔子为何对老者的言论感到佩服?
3. 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通过这篇短文,我们不仅感受到古代贤者的思想智慧,也能从中领悟到为人处世的道理。希望每位读者都能从经典中汲取力量,在生活中践行忠信仁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