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陈元方年十一时》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作者:杜文龙

在古代的典籍中,有许多关于少年才俊的故事,《陈元方年十一时》便是其中一则令人称道的篇章。这则故事不仅展现了少年陈元方的聪慧与机智,也体现了古人对于礼节和道德修养的重视。

原文如下: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家君?”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

1. 陈元方:陈寔的儿子,以其才学闻名。

2. 袁公:指袁绍,东汉末年的名臣。

3. 太丘:地名,陈寔曾任太丘长。

4. 绥之以德:用德行安抚强者。

5. 抚之以仁:用仁爱对待弱者。

6. 周旋动静:指行为举止。

7. 师:效法,学习。

翻译: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访袁公。袁公问他:“你父亲在太丘做官时,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样治理地方的呢?”元方回答说:“我的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来安抚他们,对弱者用仁爱来关怀他们,让他们随心所欲地生活,时间久了就更加尊敬他了。”袁公接着问道:“我过去曾经担任过邺县的县令,也是这样做的。不知道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仿你的父亲?”元方答道:“周公和孔子,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的行为举止却如出一辙。周公并没有效仿孔子,孔子也没有效仿周公。”

这篇短小精悍的故事通过陈元方与袁公的对话,展现了陈元方的智慧与应对能力,同时也传递了古代社会对于贤能之人的高度评价以及对高尚品德的追求。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