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作者:完美星星o

在儒家经典中,《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其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一章节,通过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的对话,展现了儒家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治理的独特见解。

原文如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这段文字描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子路、冉有、公西华以及曾皙,在闲暇时刻围坐交谈的情景。孔子首先鼓励大家畅所欲言自己的志向,并分别询问了每位弟子的想法。子路表达了他治理一个面临战争和饥荒的小国的决心;冉有则更关注民生经济的发展;公西华希望能在礼仪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能;而曾皙描绘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生活画面,得到了孔子的高度赞赏。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不仅重视个人能力的培养,还特别强调了理想社会状态下的幸福生活。他认为理想的治理应该以人为本,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同时,也要让人民享受到安定祥和的生活环境。这种思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